2012年9月16日 星期日

游泳

一躍入水,沉下,放鬆,浮上水面,划一下手,抬頭,呼吸,蹬一下腳,然後重覆以上動作。這看似簡單的幾個動作,我卻掌握不了。

教練說:「放鬆,放鬆。」
我說:「我已放鬆了,但為何還是沉下去呢?」
教練說:「你要放鬆肌肉,身體才會浮上水面。」
「可是我覺得自己已經放鬆了,可還是沉啊!」我回答道。
教練可能被我逼急了,又或者是想安慰我,意然抬起我的手,搖晃着它,說道:「你看,你的肉多鬆,這不可能浮不起的。」
雖然我知道他並沒有惡意,但卻感到十分尷尬,欲哭無淚,也深切地感受到何謂「啞子吃黃蓮」之苦。

這個經歷讓我發現,我竟如此地「不熟識」我自己的身體,更無法控制它。教練、同行者都說我動作正確,只是太緊張,只要放鬆就可以了。但,如何放鬆?這是如此地抽象,如此地難以掌握,任何指令,沒有具體的方法,總會令人難以適從。我深切地體會到,我平時跟同學說:「你用功一點,勤奮一點,成績就會好。」類似的話是何等的無力和無意義。因為這類的話,接收者總會覺得自己不被了解,明明在自己的承受範圍內,已經很努力,但為何旁人(家長、老師)不明白,成績也一樣沒有進步呢?我想,還不如清楚地要求同學每天花多少時間,做甚麼練習,看甚麼書來得切實可行。

不被了解,雖然痛苦,但是絕對不能就此屈服。額外的練習,尋找熟於自己的方法,也是必須的。或許,人生路上,我們有很多同行者,大部分時間,他們都能給多我們寶貴的指導和珍貴的慰問。但是,有時我們確實是孤獨的,不被了解的,這才會成就了一個個獨立的個體。是的,我們都是獨特的。我會為我獨特的身體而努力,尋找讓我放鬆的妙方;我也希望不被了解的同學,為自己覓得突破的辦法。

2012年9月10日 星期一

剪髮

「我要剪髮。」
「怎樣剪?
「短。」
「確定?」

是,我確定我要把留了十多年的長髮剪短。家人、朋友,甚至是熟悉的髮型師都露出驚訝的表情。接下來,必定會問:「你是否受了甚麼刺激?」我只會笑笑地說:「沒受甚麼刺激,反而是想尋找刺激。」

只不過是剪髮而已,為何大家會有這樣強烈的反應呢?我想是習慣的問題!最近在看一個劇本──貝克特《等待果陀》,劇中的迪迪說:「習慣是最好的鎮定劑。」確實,習慣令我們有安全感,我們以熟悉的行為模式過活,內心自然能平靜。改變則會帶來焦慮、不安,因為改變存在太多不確定的因素。我自問也是一個害怕改變、貪圖安逸的人,剪短髮這個念頭雖時常出現,但都會被大家擋下來,而且我內心也怕自己接受不了,最後總會不了了之。這次如此堅決,是因為覺得這種安逸的生活模式是時候改變一下了,就先從「頭」開始吧!